🎊 记忆是怎么发生的 为什么有的事情很快就忘了有的却能记很久

记忆是怎么发生的 为什么有的事情很快就忘了有的却能记很久

我们的大脑可以记忆很多东西,如学到的知识、喜欢的味道、儿时的回忆、成功的喜悦等,记忆是维系每个人生活的纽带,连接着过去和现在。

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取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对信息的输入和编码,是记忆的开始;保持是识记过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和巩固的过程;再现是对已存储信息的提取过程,又称回忆;有些已存储的信息由于某种原因提取不出来,但当刺激重新出现时仍能认识的过程称为再认。再现和再认都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如果信息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持,应用时不能提取,就是遗忘。

识记材料的性质、数量、内容,识记时的情境,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机、情绪和个性品质等因素,都会影响记忆的效果。

记忆的长短

19世纪末,德国的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首次使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系统地研究记忆。他根据识记与保持的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三种类型,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种划分方式沿用至今。

感觉记忆是进入大脑的第一种记忆,也叫瞬时记忆:就是在感知事物后极短时间内(如一秒钟左右)的记忆,例如手指碰到某种物体的触感,或气味传入鼻子的味道。倘若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些记忆,它们将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然而,如果你对其进行思考,它们将会进入短时记忆中。

短时记忆是一种工作记忆,对来自感觉记忆和长时存储中的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只要给予注意,信息就可以在这里保持,注意一旦转移,信息就开始消退,短时记忆保持时长在15到30秒左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无意识地运用到短时记忆。比如交谈时能在别人一句话说完后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是因为你还从头到尾记得这句话。

对短时记忆的复述可以将其转为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可以保持较长时间(如以日、月、年计的时间)甚至会变成持续终身的永久性记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有组织的知识系统,对人的学习和行为决策有重要意义。它的容量似乎是无限的,但也有人认为它的范围是5万到10万个组块(联合记忆的小单位,如字母、符号等,成为较大单位的加工过程称为组块,而这样组成的记忆单位叫“块”。)。它使人能够有效地对新信息进行编码,以便更好地识记,也能使人迅速有效地从头脑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长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是对短时记忆内容加以复述而来的,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

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可分为词语和表象两类,有两种信息组织方式: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言语编码是通过词加工信息,按意义、语法关系、系统分类等方法把言语材料组成“组块”,帮助记忆。表象编码是利用视觉形象、声音、味觉和触觉形象组织材料,帮助记忆。两种编码方式各有其特点。一般认为大脑两半球是分工的。左脑管语言、右脑管表象。一般人在长时记忆中,对信息的编码往往是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互相补充。但也存在个体差异,有人偏于这一种方式编码,有人偏于另一种方式编码。

记忆如何形成

在人类的大脑中,记忆主要是通过神经元完成的。神经元是一种特殊的细胞,以电活动的形式在大脑中传递信息。

人类大脑内有数百万的神经元以电脉冲的方式来传递信息。一个神经元的活动会促进其后的神经元活动,这是长时记忆储存的基础。这些记忆能持续保存,是因为它们成为了神经结构中独一无二的部分。每当我们回忆时,我们会增强那些已经存在的神经通路,这使得这些记忆增强,成为我们的更长期的记忆。人们回忆的频率越高,记忆就越强、越持久。

大脑皮层由成千上万个神经元通过复杂的相互连接形成,是人类大脑处理各种信息、指令的主要区域。按功能区域分,大脑皮层又分为很多部分,如视觉处理中枢、语言处理中枢、听觉处理中枢、触觉处理中枢等等。在这其中,负责记忆活动的区域被人们称作海马区或者海马体。

海马体在记忆的过程中,充当转换站的功能。研究人员推测,所有传入的信息在汇聚到海马体之前,都在大脑皮层中被简单地处理过。当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接收到各种感官或知觉讯息时,它们会把讯息传递给海马体。那么海马体对新信息进行分类,判断这些信息“有多重要”(即这个信息是否值得被记住)之后,将有必要的信息编码到脑中,其他的信息就自动消逝无踪。

这就好比人类大脑存在着一个如同“守门人”一样的功能,可以自动对进入大脑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并瞬时分成需要保留的和永远忘记两大类。

记忆存储

海马体是产生新记忆的关键,但记忆本身储存在大脑的其他地方。美国心理学家卡尔·拉什里进行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是在大鼠的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内,寻找记忆的痕迹。

他在大鼠进行迷宫训练前后,系统性地破坏特定的脑区。但是无论哪一部分的脑区被破坏,被训练过的大鼠的仍然比未被训练过的大鼠更快逃出迷宫。

拉什里因此得出结论:我们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必然与很多不同的脑区相关,而非由某个特定脑区决定。

记忆的提取

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回忆和再认。这两种形式提取信息都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即依靠一定的线索和选择一定的中介。在这方面有两种看法:一种是搜寻理论,认为信息的提取是根据信息的意义、系统等来搜寻记忆痕迹,使痕迹活跃起来,回忆出有关的项目;另一种是重建理论,认为记忆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存储起来的不是成熟的记忆,而是一些元素或成分,回忆就是把过去认知成分汇集成完整的事物。在记忆的时候将许多线索(例如当时的场景、问题的背景,甚至所处的语言环境、空间位置)一并编码进了记忆,事后根据线索重现提取出这段记忆。人们认为这两种理论并不矛盾,适合于不同的编码方式。搜寻理论可能适合于表象记忆,重建理论则适合于言语记忆。

刚学完不能及时回忆的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记忆中又呈现出来了。这种现象称为记忆的恢复。人们认为长时记忆的遗忘,与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遗忘在机制上有所不同,可能不是痕迹消退的结果,而是信息提取发生了困难。

人借助于记忆积累着生活经验和知识,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应用它们。记忆参与人的整个认识过程,并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记忆把过去感知和体验过的东西作为映象在脑中保持和巩固下来,人就必须每一分钟都重新体验生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就会永远感到陌生,仿佛永远处在新生儿的状态中,也不能学会和掌握任何东西。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

🎯 相关推荐

《剑网3指尖江湖》哪里有雪莲 雪莲刷新分布位置一览
世界杯法国队耻辱性出局 最后生死战遭到国人抵制
bt365官网哪个真的

世界杯法国队耻辱性出局 最后生死战遭到国人抵制

📅 08-01 👀 1791
软笔书法
365bet资讯

软笔书法"宰"字写法查询

📅 07-06 👀 2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