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23日,当《马关条约》的条款传回北京紫禁城时,年轻的清德宗光绪皇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份条约不仅要求清政府支付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要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在养心殿的御案前,光绪紧锁眉头,手中的朱笔迟迟无法落下。他深知,赔款尚可筹措,但割让国土将动摇国本。台湾一旦割让,天下民心必将离散,朕还如何统御这万里江山?(台湾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这句话道出了他内心最深处的忧虑。
展开全文
光绪先后派遣德璀琳、张荫桓等使节赴日议和,均遭伊藤博文拒绝。最终帝党不得不向后党妥协,由李鸿章全权负责和谈,并授予其割地赔款的权限。这一决定,直接导致了《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台湾及澎湖列岛,开启了半个世纪的殖民屈辱史。这段历史深刻揭示了晚清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以及这种内耗给国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